航空报国圆梦沈飞 2021-05-28 

  


张富成
  我出生于1951年1月7日。1967年招工进入航空工业沈飞,2011年退休,在沈飞工作了44年。入厂时当学徒,1981年任73厂机械工段工段长,1993年6月任73厂调度室主任,2000年被聘为73厂厂长助理。一步一个脚印,沈飞公司也见证了我成长的历程。
  1970年,沈阳市抽调技术工人搞石油大会战,我作为青年焊工,积极报名参加选拔赛并顺利通过考核。当时我在厂内没焊过压力容器,不懂就向老师傅请教,然后自己再反复练习,很快掌握了这门技术,成为这次会战中最年轻的技术工人。我们一路走一路焊,从开原将管线一直铺到大庆。风餐露宿辛勤工作,从天寒地冻的冬天,一直干到来年深秋,顺利完成了任务。由于表现出色,我于197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屈指数来已有49年了。
  我在工段长的岗位上工作了12年,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平均每年完成公司下达的设备大、中修项目100余项,处理急件50余项,为军品车间改造生产线30余项。印象最深的是8厂硝石槽制造,作为军机重要部件的热处理专用设备,槽体宽大,而且硝石融化后渗透性极强,对焊接质量要求特别高,由于生产急需,周期很紧张。我接到任务后,在工艺员的配合下,挑选有经验、技术好的人员,采取先进的单面焊、双面渗透的方法,加班加点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通过X光和煤油渗透检测,一次验收合格。像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比如22厂、33厂干燥箱制造安装等,都是按厂里要求,提前完成任务。
  1993年6月我调到厂调度室当主任,负责全公司设备改造和维修,尤其是重点型号上马。设备安装、维护工作很重,要力保生产一线科研顺利进行,必须保证24小时随叫随到。在厂领导的支持下,依靠一支技术过硬的骨干队伍,做到重点型号的重点设备专人负责,树立急生产一线所急,想生产一线所想,千方百计做好保障工作。2000年国庆节放假期间,37厂设备发生故障,负责维修的人员都回家过节了,一时找不到人,我就让爱人到现场排除故障(她是我厂电子设备维修工),她那时还在发烧,是从医院里偷偷跑出来的。
  1999年我作为厂长助理,带领30余人赴首都国际机场,进行机头工作梯制造、安装工作。使用单位要求严格,时常不定期到现场抽检,焊接用火、用电都有限制,我们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经常加班加点,克服了工期紧、难度大、场地限制等不利因素,仅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276万元产值的民品任务。由于质量好,结构美观大方,先后荣获沈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沈飞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
  我家五口人,有四人是沈飞职工,老伴是1970年入厂,儿子儿媳都是技校毕业,1998年入厂。我们四人都是共产党员,儿子如今已是高级技师。儿媳在试飞站工作,有时在家吃饭,单位一来电话,就又回厂里工作了。我家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随叫随到的节奏,因为我们都遇到过。
  我们的命运和航空工业、沈飞紧密相连。沈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理想在我们家继续传承和延续着。(刘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