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一场集体创新的盛世 2021-05-21 

  

刘彦汝
  听了一堂《企业创新管理》课程,讲到集体创新,我突然联想到:唐诗宋词不正是一场集体创新的盛世吗?13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集体创新的思路进行文学创作,在中华五千年文学史上开辟出唐诗宋词的浩瀚星河。
  0→1,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可遇而不可求,可一旦出现便如灵光启智,一石激起千重浪。《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一出场就是顶峰,只一首便留名千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慷慨高歌,开启诗歌盛世的集体狂欢。
  1→N,跟随创新。跟随创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创未来。
  李白踏山水出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杜甫月夜推敲琢磨,得了一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李白若看见了应该会说——后生可畏。庾信暮春出游,青蒙蒙一片春色:“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少年天才王勃踏着历史走来,于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瞬间绝唱千古!江为留下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妻鹤子:“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个字化实为虚,成就咏梅千古绝唱。强彦文走山路:“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陆游大概山路走得多了,总结出一般规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要放弃往前走,未来总有美好在期许。
  诗词创新也讲究小改小革,点石成金而出神入化。陆游:“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新生的美好事物冲破困境脱颖而出,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翁宏:“落花人独立,微水燕双飞。”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一字立晴雨,空叹当时明月,曾照彩云归。杨广叹:“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画龙点睛,更伤情缱绻,意韵绵长。
  创新一定要赞同前人吗?不一定。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说:“山不高则不灵,水不深则不清。”这是“普通玩家”的标准配置,刘禹锡这位“高端玩家”自定义配置,在《陋室铭》中声明自己的人生哲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管他东边日出西边雨,有我的地方便是晴天。
  更有范成大专心致志布局田园诗,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从春桑写到冬年,从此田园诗,“我就是专家”。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从军行》到《出塞》《塞下曲》,边塞诗人不负盛名,与专利谱系一个思路。
  原始创新固然弥足珍贵,文化的兴盛却看N值大小,唐诗宋词的兴盛是成千上万诗词作家集体创新的盛世。
  A+B→C,关联创新。A+B→C,著名的创新案例就是铅笔加橡皮擦,变成了带橡皮擦的铅笔。
  南唐后主李煜被幽囚于北宋京师,国破家亡忧愁难解,想到前朝李大才子发愁都这么豪放,在金陵酒肆前“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在谢胱楼“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可到自己口中,却都变成了苦涩难言,最终一曲《虞美人》唱尽一代后主的兴衰荣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和B 一定要是别人的吗?不,自己的也行,而且用着更顺手。李白醉饮山中,想起陶潜的“我醉欲眠、卿可去”,恍惚间自己曾写下“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于是“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落笔汪洋,恣肆天下。
  你以为A+B就够了吗?让我们再看一个。宋代刘仙伦有一首《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罗带轻分。杏花时节雨纷纷。山绕孤村。水绕孤村。更没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满,空有啼痕。一般离思两销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嗯?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仿佛不见得?让我们细分看来: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秦观“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李商隐“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黄公绍“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秦观“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难怪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会作诗我还不会排列组合吗?
  只是关联创新终究还是要讲创作质量,否则难免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唐宋已远,那一场盛世狂欢却载以诗词,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熠熠流光。中国缺乏创新思维吗?我们的祖先早已把集体创新玩出花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新的盛世,必不吝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