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的航空螺丝钉 2021-03-26 

  

刘志毅
  我原名刘志豪,志豪与祖国的航空工业同在1951年诞生;后更名刘志毅,志毅成为牢固的航空螺丝钉。
  1971年,我被分配到松陵机械厂(现航空工业沈飞)总装车间。记得当时走进车间,就看见一排排银白色的歼6飞机。走近时会发现每一架飞机上都有无数颗大小不同的螺丝钉。受雷锋精神影响,我那时就决心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航空螺丝钉。在单位领导和师傅的帮助下,这一想法在工作中逐步实现。
  在总装机械移交班,班长初本金成为我的师傅。他1954年入厂,六级工,是厂连续多年的劳动模范。他凭借精湛的技术多次作为专家出国交流学习,我很佩服并决心以他为榜样好好干。一天,初师傅教我装歼6飞机前端空速管根部整流罩。他小心翼翼地把零件认真挫修后安放整齐,精挑细选三颗螺丝钉,用布擦拭干净,在螺纹上均匀地涂甲醇胶,迅速地将螺丝钉分别按在孔内,用十字手动螺丝刀拧了又拧,直到满意为止。之后,初师傅给我讲了螺丝钉牢固的重要性:在进气道前端,震动强烈、气流速很大,必须选上好的干净的螺丝钉,并不多不少涂上甲醇胶牢固定位。否则,如果螺丝钉固定不牢,不仅会让强烈的气流将机头蒙皮撕开影响飞行速度,危害更大的是:螺丝钉从原位脱出后,会随气流经进气道进入发动机涡轮处将发动机打坏,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初师傅的一席话,我牢记在心。2007年8月20日,台湾华航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机在降落时,突然起火并发生剧烈爆炸。事后,经调查得出结论,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就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就是这么一颗毫不起眼的螺丝钉松动,刺破了油箱,引起了此次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1982年,我调到公司办调研科工作。牢固的航空螺丝钉思想,是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的基石;是干一行、通一行,成为行家里手的动力;是永于担当奉献,献身航空事业的桥梁。在王泮久等老领导的帮助下,我逐渐熟悉了新的工作,后来被评为市级优秀调研员。1987年,公司创办了公开发行的专为航空企业微观管理服务的《车间管理》杂志,期间我还成为省级优秀科技编辑、省级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我在企管办主任李长强的带领下,开始研究《机械工业班组建设新模式》。新模式于2005年开始试点,建设8厂和39厂试点厂;创建73#、705#两个示范区后,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李方勇在现场称赞“8厂班组建设好,很震憾!”之后,公司29个生产厂全部展开。2007年,中国一航在辽宁大厦召开班组建设工作会议,一航领导带领200余名全行业领导到沈飞观摩班组建设新模式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沈飞企管办研究成功的《机械工业班组建设新模式》获国家级创新成果一等奖;辽宁省创新成果一等奖;沈阳市现代化管理成果一等奖。
  2011年退休后,我依然活跃在航空战线。相继参加了沈飞创建六十周年航空博览园改扩建、沈飞空军军代表荣誉室建设、老年大学授课、沈飞航空博览园讲解以及为央视拍摄现场讲解沈飞飞机史等工作。
  螺丝钉虽小,如果缺了它,飞机就无法正常飞行;如果没有拧紧,该紧固没紧固,产生多余物,也会使飞机发生故障。对于航空事业,航空工业的每一名员工就如一架飞机上的一颗螺丝钉。正是靠许许多多的螺丝钉连接和固定,飞机才能成为制敌的利器。航空大发展,一颗颗牢固的航空螺丝钉至关重要。这一点,沈飞的年轻一代都知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尽己之力,当先带头。在每个需要我发光发热的地方,我会继续发挥一个牢固的航空螺丝钉的作用,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刘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