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航空一辈子 2021-03-26 

  

王红霞

  1971年2月参加厂冬季野营拉练时,张红(左)与同事在蟠溪驻地给房东大娘讲读《解放军画报》。2019年张红在宝成东大门前。

  70年漫漫人生路,在一个人的记忆长河中,纵然会淘虑掉很多过往,但总有些镌刻在岁月深处的记忆,任时光荏苒,依然刻骨铭心。
  作为航空工业的同龄人,提起与航空结缘的历历往事,古稀之年的张红说,“航空情”是贯穿她70年人生路的关键词。她出生于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的1951年;19岁时走进航空工业宝成成了一名航空人;24岁时与同是宝成人的爱人结成航空伉俪。家安在宝成,女儿生在宝成、长在宝成,一毕业也进了宝成。退休后,为了全力支持已走上公司中层经营管理岗位的女儿专心干好工作,张红又主动担起了帮女儿照顾孩子的任务,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航空事业发挥余热,无怨无悔地诠释了一代人为了新中国航空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浓浓“航空情”。
从“下乡知青”到“航空骄子”
  张红1951年出生于陕西西安,1968年初中毕业的她,插队到了陕西宝鸡的硖石公社。张红记得,那是1970年9月的一天,工作组来生产队招工,只说给宝鸡市的38号信箱招工,不提工厂的名字也不说是干什么产品,而且所有人必须经公社推荐才能进入面试谈话。面试过关后还有非常严格的政审,很是神秘。那个年代,能进入军工企业,当上航空工人,那就是全家的荣光。1970年10月4日,“根红苗正”的张红过五关斩六将,在众人羡慕的眼神里,离开了生产队,同和她一样幸运的伙伴们乘坐工厂派来的军绿色大卡车,怀着光荣与梦想走进宝成,结缘航空。
  始建于1955年的宝成,是新中国第一个航空仪表研制生产企业。宝成的第一代建设者们,从复制、仿制起步,到自行设计和研制,不断攻坚克难,终于建造起当时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航空仪表厂。老一代宝成人以赤诚报国、无私奉献、淡泊名利、锲而不舍的精神,闯关夺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于1959年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自动驾驶仪;1961年5月又成功试制出我国第一个空空导弹自动驾驶仪,填补了国防建设的空白,为新中国空海军装备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导航设备。
  张红进厂后,当上了一名陀螺仪表装配工。她说当年虽然没有“大国工匠”这个提法,但每个人其实都在追求工匠精神,而且师傅给徒弟们传授技艺,总是倾囊相授,毫不保留。像爱护眼睛一样珍视产品质量,是航空人的优良传统,是宝成人心中重若千钧的头等大事。70年代的宝成质量管理已经有一套相当完整的管理制度,装配厂房对环境卫生、温度、湿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那时候每天上班前装配工人打扫卫生,不是站着用拖把拖地,而是趴在地上用抹布擦。张红清楚记得,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跪在地上擦地板:“咱们干的都是精密仪表,掉个头发丝上去,都会影响仪表精度的。”各个装配小组每周都要召开质量分析会,技术、检验、生产工人都召集在一起,面对面分析一周来的产品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或隐患绝不过夜。师傅们言传身教,大事敲钟、小事敲锣、无事敲木鱼,质量挂在嘴上记在心上,形成了良好的质量传统。1984年9月,宝成一车间陀螺马达质量管理小组还参加了陕西省和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会,被评为省、部、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因为责任重大,更觉光荣自豪。张红深深地爱上了宝成,爱上了航空。
  择一业,终一生。张红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我们不是来探亲的,我们是来修飞机的”
  让张红至今难以忘怀的,是1979年5月开始,张红等宝成的三名“红色娘子军”历经40多天,到近10家部队巡修换装的那段记忆。
  那一年,为了增强产品性能,宝成的某型地平表要将原来的镀银件全部换装成镀金件,需要挑选三名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装配工人,带着零件到机场去现场换装。这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仪表装配工张红、彭欢眉以及检验员雷凤琴三位女工肩上。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三位宝成“红色娘子军”二话不说,抛家别子,背着零件、工装夹具和测试设备,坐着绿皮火车,从宝鸡出发,先后辗转到济南、潍坊、高密、易县、唐山、遵化、天津、北京等近十个机场完成任务。机场都很偏僻,三位女工下了火车倒汽车,不通汽车的地方就坐三轮车或干脆步行。记得到潍坊机场时,警卫人员上下打量着三名三十来岁,背着大包小包的女同志问道:“你们是来探亲的吧?”三个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我们是来修飞机的!”警卫又惊讶又佩服:“你们怎么不提前联系让部队去接你们呀,这一路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呀?”三个人笑着说:“我们是来干活的,不想给部队添麻烦!我们手中不是有厂里的介绍信,鼻子底下还有一张嘴嘛!”张红回忆说,那个年代,宝成在全行业名气很大,一封盖着“宝成仪表厂”大红印章的介绍信,走到哪里都能让人高看一眼。
  张红说:“那时候我们都想,咱光自豪可不行,得先把活干好,不能给宝成抹黑。”她们雷厉风行地投入工作,不仅出色完成厂里交代的换装任务,而且每到一处,她们都要主动征求意见:“宝成的产品怎么样啊?好不好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她们的精湛装配和敬业精神赢得了部队官兵的一致称赞。第一次出差的她们顾不上欣赏外地的风景,只在完成任务离开时留了一张合影。她们一心只想早点完成任务,早点回家。张红清晰地记得,1979年“六一”,部队说让她们休息,她们就出去看了场电影。当天恰巧放映的是《啊,摇篮》,电影中的小童星方超,就是宝成厂子弟。出门快一个月的三位能干女工,其实都是孩子还都幼小的年轻母亲,张红的女儿当时刚三岁。看着电影上的画面,对孩子蓄积心底克制已久的思念,顿时一触即发,一场电影她们从头哭到尾。
  根深扎宝成情永系航空
七十沧桑一古稀。回首来路,无论是在宝成陀螺仪表装配岗位,还是后来在车间经管室主任、分会主席的岗位上,“忠诚、负责、踏实、能干”让张红获得了厂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陕航局“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而她的言传身教,在同是宝成人的女儿身上得到了完美传承。她理解女儿说走就走的出差,理解她不分夙夜没有节假日的加班加点,她说:“航空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代代都是这么干出来的。”
  退休后的张红全力支持着女儿的工作,也把自己的生活打点得多姿多彩。练书法、拉手风琴、打乒乓球、参加老年合唱团……作为一名航空同龄人,爱祖国、爱航空、爱宝成是她不变的情怀。多年来,张红始终关注着航空、关注着宝成一点一滴的成长变化,曾是宝成优秀通讯员的她至今对宝成微信公众号上的每一篇推文都认真阅读,更为企业的每一份进步欢喜叫好。
  “这辈子干航空我很幸运,也觉得无怨无悔!”采访结束时,航空工业同龄人张红反复说了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