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自发送别 深切缅怀宋文骢 2016-03-29 

  

3月26日,宋文骢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行。数百名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来送行,场面令人动容。大家在现场沉痛哀悼,深切缅怀了这位为国家国防建设、航空事业和科技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者。

航空界人士

原中航工业成飞董事长兼总经理、歼10项目研制现场总指挥 杨廷阔:

第一次跟宋总接触是在1988年,当时宋总到现场处理问题。我记得,他当时一到现场就亲自深入车间,从早上一直待到晚上10点,直到问题全部解决才离开。在担任歼10总师那些年,宋总经常深入生产现场、试飞现场和现场指挥部。他这种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是保证科研生产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希望航空人要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勇于创新、积极开拓、求真务实的精神,集中群众智慧,把我们的国防建设、航空建设做好。(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中航工业成飞副总工程师 刘明华:

1986年,我一毕业就分配到成飞,加入宋总的团队参与歼10飞机的研制生产工作。一晃30年过去了,这些年我伴随着歼10一路走来,与宋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宋总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尤其是研制初期,作为总师的他经常深入生产的第一线,跟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分析解决问题,为机型的成功呕心沥血,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

作为曾经共同工作战斗的战友,我对他非常尊敬,他的离世对航空界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我们会永远怀念他。宋总这一生是默默耕耘和奉献的一生,我们航空人要学习宋总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献上自己的力量。

驻云南航空兵某部部长 方明:

作为歼10飞机的首装部队,同时是宋老家乡的部队,我们代表部队领导和全体战友来为宋老送行。

记得2000年初,歼10刚刚交付部队,宋老来部队给我们上课。在我的印象中,宋老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对官兵很好,从他跟我们讲述歼10研制历程的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他对歼10的感情很深。

目前歼10仍然在役,它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空防安全的撒手锏武器。作为空军,我们要把宋老设计出的飞机使用好、维护好,保卫好祖国的领空。

中航工业青云党委书记 张力立:

宋总是我们这一代航空人学习的楷模。1986年我被分配到成飞的时候,正是歼10项目刚刚起步之时,深知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对宋总的认识也是那时建立起来的。虽然我没有直接在宋总的领导下工作,但是耳听、眼见,潜移默化受到很大影响。宋总治学非常严谨,而且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视,如今中航工业有一大批骨干,都是在他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当时成都所和成飞作为歼10项目的主设计和主制造单位,提出了一个口号——“型号成功,我成才”,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型号牵引之下,我们航空工业培养出了大批的科技人才和骨干中坚力量。今天能够来宋总的追悼会,一是感恩,二是崇拜,第三是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还要把老一辈的航空情怀给传承下去。把事业做好,才不辜负他们。

中航装备项目一部副部长?陈刚:

宋总是大家公认的技术带头人,无论是对他的技术还是做人,大家都非常敬佩。

宋总工作非常敬业,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其担当意识非常强。作为我们搞武器装备的人来讲,尤其是作为管理、技术线的带头人,具备敢做主、敢担当的素质非常重要。宋总在技术上勇于拍板,当然这也得益于他深厚的技术基础。

宋总的第二个特点是个人魅力非常强,能够将团队氛围带动得非常融洽。

歼10项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地位非常重要,团队规模也相当大。处在这个位置,很多人会认为项目带头人会比较严厉、难接触,而宋总恰恰相反。他可以和技术人员讨论具体的技术问题,谁正确就听从谁的意见。平日里,他也非常重视对队伍的感染力、影响力,因而工作虽然非常紧张,但团队氛围始终和谐愉快。

宋总第三个特点是重视提携后辈。他始终强调装备的发展、技术的创新,长远还是要依靠年轻人。这20年来,国家经济大步发展,军工行业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而在我们这支队伍里,只要你真正有能力,愿意为行业奉献,宋总都是不遗余力地栽培。年过八旬的宋总,最小的弟子只有三十几岁,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可见一斑。

宋总平常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趣事,他虽然年龄很大,但给人感觉童心未泯。我们当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大家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宋总感觉到气氛凝重的时候,会一拍桌子:“不说啦,咱们去吃饭喝酒!”他敢与年轻人一起拼快酒,发自内心的童真表现感染到年轻人,为困难面前灰心丧气的年轻人调剂心情、化解紧张,加快问题的解决。

宋总是我们的楷模,对于他的去世我感到非常痛心!

?

自发前来的悼念者

军迷 郭海鹏:

我是自发前来送别宋老的,宋老是两代国产战斗机的总设计师,他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年轻人,我觉得有必要来送一送老先生。今天的航空人应该学习并发扬宋老的这种艰苦奋斗、自主研发的精神。

航空企业职工 左松宸:

一直很崇拜宋老,听到宋老离开的消息,我内心非常难过。清晰地记得毕业前听宋老讲座,他声情并茂,和蔼可亲的样子,激发了无数年轻人航空报国的情怀。我国航空工业在近几十年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正是像宋老这样的前辈们用尽毕生精力所创造的。愿宋老一路走好,守护祖国蓝天的任务,交给我们这一代人。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 王玮哲、罗子渊: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歼10飞机,也了解了“歼10之父”宋老的事迹,虽然没有机会见到宋老,但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航空人。这次在网上看到宋老过世的消息,我们非常难过,于是从学校自发赶来参加他的追悼会,送他最后一程。

作为军迷,我们非常关心国家军备和政治军事热点话题,支持国家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武器装备。我们现在虽然还在读书,但是也希望毕业后能够进入军工单位,报效祖国。感谢宋老为祖国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我们会永远铭记他,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雄鹰”。

现场报道的媒体

网易军事频道 仝贺:

宋总一直怀揣着航空报国之心,经历了国家几代重点型号的研制,始终战斗在航空研制的第一线,可以说是中国战机研制的大师。因此,航空、军事方面的人士都非常关注宋总去世这件事,也非常遗憾失去这位大师。网易军事频道在宋总去世当天得知消息后,就立即做出了报道;第二天又做出了相关的策划图集,报道了宋总一生中的些许生活点滴;接下来,我们的航空频道正在准备一个相关的专题页面,在我们的网易新闻客户端也可能会有相关专题的呈现。

北京交通广播电台 杨志梅:

得知宋老离世的消息是在3月22日,那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说,“还差一天,您却离我们而去”。我的节目是《航空在线》,在北京交通台播出也大概有8年时间了。这些年当中,我们不光是关注搭乘体验飞机的出行,也对飞机制造,包括中国的飞机制造特别关注。我们知道,宋老在中国航空史上的重要位置,说他是一座山上的丰碑,他对于歼10三代机的创新和卓越的成就,对于整个中国航空工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航空工业的一位大师,其实也更是人民心中的一位大师,他的离去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种怀念、崇敬,更是一种追思,是中国人应该铭记的。我知道今天现场有很多人都是自发而来的,我们北京交通台得知宋老离去的消息后,也在一直关注这个事情,采访了一些歼10项目的亲历者,做了一些系列节目,包括今天中午的《航空在线》也会讲述宋老的故事。

中国工业报 陈栋栋:

之前没有机会与宋老接触,但对“歼10之父”的名声、宋老对航空工业所做的杰出贡献非常了解。他理清了战机研发的思路,明确了流程,并且培养了人才队伍,是当之无愧的伟大航空人。


航空业被誉为是“工业皇冠”,我们对航空工业十分关注,报道的力度也很大。宋老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希望通过传播宋老勇于创新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励更多的制造业。现在中国制造在很多方面跟德国、日本存在差距,在军用航空领域,国家自主研发的战斗机能够飞上蓝天、彰显大国风范,是别的行业也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宋总的精神,是我们需要深度挖掘的内容,我们会从整体概括他的一生,落脚点是他在战机研发领域的经验给其他制造业带来的启发。 本报记者 王恒 田晔 郭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