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设计师 的大写人生 2016-03-26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这是2009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的颁奖词。在宋老逝世之际,这段广为人们所传颂的文字,为这位飞机设计师的辉煌人生做了最佳注解。

宋文骢,自然科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宋文骢在航空工业战线奋斗了50多个春秋,先后参加过“东风”113号机、歼7、歼8、歼9、歼10飞机等多个飞机型号研制,担任过两个国家重点型号歼7C、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尤其在歼10飞机研制任务中,他运筹帷幄,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研究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航空主战装备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开自主研制歼击机之先河

1930年3月,宋文骢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1954年,宋文骢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的一名学员。1960年,大学一毕业,宋文骢便怀着满腔报国理想,投身于新中国航空事业之中。

毕业不久的宋文骢奉调来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这里,他成功创建了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并担任组长,成为我国先进新式气动布局设计技术的开拓者。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和现场调研,宋文骢和他的专业组开发了一整套战术技术论证、气动布局和性能分析方法,为开展自行设计提供了依据,培养了人才,奠定了基础。

彼时正值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自主设计歼击机的形势日益紧迫。宋文骢积极参与其中。在我国第一架超声速歼击机——歼8飞机的方案论证中,他带领团队进行了20余种不同平面形状和参数组合的新机方案设计研究,结合当时我国实际情况,做了“单发”和“双发”两种方案。在最终确定“双发”方案后,他们完成了歼8飞机的作战使用分析、多种布局参数研究和总体方案论证,为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歼8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仿制到自行设计的重大跨越。

跻身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大国之列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军事形势发生巨变,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已经开始装备部队,而当时中国空军的装备甚至还未达到第二代战斗机的水平。

彼时,宋文骢已奉调来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历任总体室主任、副所长、总设计师。在此期间,他倡导并组织开展了新型气动布局研究,进行了大量风洞试验、计算分析和总体方案论证工作,为我国新一代歼击机研制做了技术储备。

1980年,我国“六五”第一个重点项目歼7C飞机正式立项,宋文骢受命担任总设计师。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代全新的飞机,和过去有质的不同,绝不可盲目照抄,必须结合我国工业水平,走自己的路。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全体设计人员严格按照宋文骢的要求,完完整整地走过了第二代歼击机歼7C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的全过程。

歼7C飞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轻小型全天候飞机的空白,并使我国跨入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的国际行列,赶上了当时苏联大量装备的二代机水平。

经过近30年的锤炼,宋文骢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试验数据、技术资料和工程经验,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且适合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的新路子,磨砺出了深厚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对未来飞机新式气动布局和战斗使用方法的深入研究,更加明确了未来战斗机的发展方向。(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勇攀第三代歼击机高峰

在第二代歼击机研制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的同时,为了跟上世界军事形势的变化,国家决定要研制适应跨世纪作战的第三代战斗机。

能研制一架全新的、赶上别人在研的、先进水平的飞机,一直是深藏宋文骢心中的梦。为了这个梦想,宋文骢从进入航空领域开始,就一直在思考、研究下一代飞机的发展问题,开展了许多工作,不知不觉已经默默做了20多年的准备。

1982年2月,宋文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在会上提到世界歼击机现状、飞机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引起与会专家和部队领导的兴趣。几个月后,宋文骢在第二次新机方案论证会上介绍了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这是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雏形。

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国家明确了我国第三代战斗机正式采用宋文骢提出的鸭式气动布局方案,歼10工程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1986年,56岁的宋文骢再次被推上了中国航空历史舞台的前端,被国家任命为重点型号工程——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

歼10飞机的研制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风险很大,困难很多。宋文骢带领团队,攻关排难,勇往直前,创建新专业,建立新体系,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

在技术管理组织方面,宋文骢始终坚持全机各系统都要自上而下进行设计,自下而上进行综合;所有的大系统都要由总体设计单位进行综合;必须全过程分阶段经过科学验证后优化迭代。面对新成品多、关键技术问题多的情况,宋文骢狠抓新成品质量控制,首次将飞机的可靠性设计纳入飞机设计专业,规定了新成品研制的工作任务、进度和评审要求;同时对飞机各阶段技术状态进行严格把关,认真清理技术状态,要求总体设计单位动态跟踪,把发现的问题通过试验逐一解决,将成品和各个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些对保障飞机研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歼10飞机的研发过程,也是不断突破和迈向新目标的过程:国内从来没有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国内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其在先进气动布局、航空电子综合技术、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90年代的先进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在宋文骢与研制团队锲而不舍的努力之下,1998年,歼10飞机成功实现首飞;2003年提前装备部队试用;2004年设计定型。在2008年珠海航展上,歼10飞机的精彩演出让世界为之惊叹;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盛典上,其作为参阅装备盛装亮相。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成为我国航空史上技术跨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此,我国自主研制的优秀战机跻身于世界航空先进行列。

斯人已逝,但其技术传承与精神财富永不磨灭。


由于宋文骢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歼10飞机的研制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设计技术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其他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之中,带动了整个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为下一代战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以任歼10双座飞机和“枭龙”飞机总设计师的杨伟为杰出代表的,全面掌握航空高新技术的飞机设计师、航电专家、飞控专家和机械、软件开发等优秀人才,成为国之栋梁。

宋老的离去,在社会各界掀起了巨大波澜,一时间,广大媒体平台、网友民众纷纷祭文悼念,只因他竭尽一生,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从那个中国军工无比艰难的年代,用歼10战机撑起了国人心中的希望,用传承绘就了航空工业的未来,用生命浇筑了大写人生。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