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 蓄势起飞 2024-03-26 

  

  曾碧玥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4个字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凸显了以低空经济等为代表的一批战略新兴产业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地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空经济这一新质生产力。
  “低空”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可延伸至4000米的空域。“低空经济”则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是集高端制造与服务业为一体、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可应用于公共服务、传统作业、消费领域等B/G/C全场景,对拉动内需、促消费具有重要意义。“打飞的”“外卖天降”等新场景带动了数万家企业汇聚协作,产生数十种新职业,新机遇不断涌现,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注入了强大发展动能。
  低空经济新赛道,各地在赛跑
  从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传统通航作业的稳步增长,到空中游览、航空运动、医疗救护等新业态的加速发展,再到无人机在个人消费、地理测绘、影视航拍等应用场景的不断开发,低空经济火热升温,各省(区、市)都在积极响应号召。在低空“看不见摸不着”的道路上,各地区的行动方案如一盏盏明灯照亮前路,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纵深发展也通过释放低空空域资源拓宽了低空经济发展的道路。
  2023年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推动深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深圳实际运行的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达1730家,年产值为960亿元,增长28%;累计开通无人机各种低空航线126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89个,2023年无人机载货及综合应用飞行60多万架次,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为其他地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提出,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将合肥在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在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应用场景、标准规则、飞行保障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快发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2023年,四川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空域由6600平方千米扩展到7800余平方千米,湖南划设了171个空域及97条常态化低空目视航线,安徽划设22个临时空域和15条临时航线。
  新质生产力定下基本盘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落实到科技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低空经济涵盖广泛的产业链涉及政策制定、应用场景拓展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低空经济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是产业发展新赛道、经济增长新引擎。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近3年年均增速超过12%。在无人机方面,运营企业近2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2023年同比增长了32.2%,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新引擎开辟的新赛道是因低空经济将经济活动范围拓展至立体空间而起的。作为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长产业链条包括了新的航空器制造、开放的低空空域飞行、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保障,随之产生了新的低空服务产业。这不仅需要技术的革命性突破,还需要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更需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抢抓发展机遇为低空经济发展再添动能
  2023年4月,美团无人机上海首条常态化商用航线在金山区正式运行,让“无人机送外卖”变成常态,截至2023年11月,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等8个商圈落地了22条航线,并已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21万单,配送时长方面,无人机2022年平均配送时长约12分钟,比传统配送模式提效近150%;作为获批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湖南省已将低空经济融入旅游业,立足打造“大湘南”山地与航空运动产业集聚区;在海南,经过低空空域改革和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低空旅游、应急救援、油气平台作业等低空经济产业已位居全国前列;浙江杭州的城市物流配送,江苏南京的长江航道检测管理……低空经济在各个地区都开始发光发热。
  低空经济应用端场景持续拓展
  低空经济的融合性在主体上体现为一种“组合式”经济形态,其核心是航空器与各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和应用场景的持续开拓,即“低空+”。如“低空+农林”“低空+电力”“低空+物流”“低空+医疗”“低空+游览”等。随着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以及加强对消费和使用端的引导,降低消费门槛,低空经济的想象空间将会逐渐打开。
  低空+游览。作为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型号合格证和标准适航证获得者,亿航智能2023年12月28日在广州、合肥两地完成了首次商业飞行演示。认证后交付客户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将会在低空游览、城市观光等场景开展商业化运营,并持续扩大各类运营场景的布局和落地。
  低空+交通。2024年2月27日,峰飞航空科技eVTOL航空器完成深圳至珠海的跨海跨城首次演示飞行,将两地约2小时的地面行驶时间缩短至20分钟。此次首飞的峰飞盛世龙可载5人,核心模组100%国产化,巡航速度可达200千米/时。据运营机构测算,eVTOL航空器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于直升机,这条航线未来投入商业化运营,价格预计为每位乘客200至300元。公司预计2026年开启载人飞行。
  低空+医疗。2021年3月24日,载着10个单位临床用血的迅蚁RA3无人机从浙江省血液中心起飞,5分钟后安全平稳地降落在浙大二院的无人机起降站。这标志着全国首条常态化无人机急救送血航线投入使用无人机医疗即时配送是智慧医院的组成部分,立体交通也将重新定义未来医疗的服务效率。常态无人机血液配送正是其
  中一个典型的应用。相对于地面运输,它不仅能够提升60%的运输时效。
  低空+物流。丰翼科技是顺丰旗下专注于物流无人机领域的科技公司,作为国内首家获得无人机运营(试点)许可证的企业,丰翼科技已逐步实现了从农村走入城市的多场景常态化运营,全面覆盖快递、医疗、巡检、测绘等行业延展应用。截至2023年12月底,丰翼全国累计飞行400余万千米,运输架次突破80万架次,累计运输货物近300万件,货物运输量超1500吨。通过在川西滇北、大湾区、舟山群岛等地的常态化运行,实现平原、丘陵、高原、雪域、沿海、群岛等全场景覆盖及100%安全运行。(本文作者单位系航空工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