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展为媒补链强基充分释放中国制造能量 2023-11-03 

  

子铎
  从4
μ到1μ,要走多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还有多远?
  刚刚结束的中国航空制造设备博览会(CAEE 2023),似乎可以让我们见微知著。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十二年位居世界第一,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
  聚焦我国航空产业能力提升,促进航空工业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期4天的首届中国航空制造设备博览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同期还举办了4场主论坛和多场分论坛,集中展示国内外优秀航空制造科技与应用成果,探寻航空产业链构建和智能制造发展前景。涵盖先进数控加工、复材制造、数字化、智能制造装配、先进检验测量五大专业领域的国内外240余家航空制造领域专业供应商参会,吸引了航空用户企业300余家,超过20000名专业观众和社会观众。
  通用技术齐齐哈尔二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复材装备团队负责人杨晓东参加本次博览会后说,“这次展会,让我们看到航空制造产业链越来越完整,也促进整个产业去‘补链强基’。”
  “这样深度和专业性的展会在国内制造业界不多见,我们不仅需要通过论坛学习充电,更需要在对手的进步中激发我们的斗志。”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玄武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这次博览会带给企业的意义。
  在共襄盛举中互通有无、增进了解,也在危机并存中拓展思路狠下真功,中国航空制造设备博览会的首次举办,在这个秋日,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点点星光。
  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数字化转型,补齐产业链短板。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牛鼻子”,不断提高产业自主创新水平,增强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是行业希冀,也是企业发展之舟。
  “通过近年来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我们的高端五轴系统已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飞机的结构件加工等领域成熟应用,为民用飞机自动化装配提供调姿、制孔、钻铆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孔锋这样描述企业的发展成果。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大区销售总监吴迪介绍说,“以前叶尖磨的加工中心都是国外垄断的,价格非常昂贵,今年我们实现了国产替代,价格只有国外产品的50%~60%。”吴迪说,科德一直围绕提高产品自主化率来布局企业发展,“企业销售额的30%以上直接用作研发资金。”
  着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话语权,航空制造业在近年的机遇与挑战中积极参与、主动谋划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立,逐步提升“反卡脖子”能力。
  作为这次博览会的筹备参与者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院长何莎认为:“全球化、数字化、区域化、高端化在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势不可当也必不可少,无论是从人才、技术还是材料、工艺,我们的高端制造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些差距。所以,此次博览会不仅在于搭建一个汇集资源的平台,更是促进高端人才培养以及高端科技成果的产生,找到我们的短板和“卡脖子”问题的化解方式,博览会是一个“捷径”,帮助产学研精准对接,使国家政策能够更好地呵护和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培育本土“链主”企业,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高产业链韧性。企业强产业链才能兴。在博览会现场,国内优势企业“强势”现身,“链主”企业增强发展能级和头雁作用,引领带动着产业链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航空制造“国家队”,航空工业等“链主”企业主动联合上下游配套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等形成深度协同、共生发展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实现全产业链的环节可控和迭代升级。
  随着国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开展固链、补链、强链等专项行动,中小企业也在努力深耕细分市场,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提升着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产品技术含量。
  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企业带来了智能产线、智能设备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企业销售副总孙立成说,公司通过提供智能化解决案例和应用场景,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高效化管理。
  在
μ级精度上,国外机床企业曾经占据着绝对技术优势。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向这个“精度”发起了挑战,北京第二机床厂有限公司销售副总崔学剑介绍,“我们的电液伺服阀芯已经达到配磨间隙不超过2μ,阀芯的圆柱度不超过1.5μ,节流边的跳动不超过1μ,这个精度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本着着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国际合作链条的初衷,展会也吸引了诸如斯达拉格机床、恒轮机床、肯纳等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助力提高全球范围内产业链资源配置能力。
  高端制造产业的进步绝不会是一朝一夕,一路坦途,在国家政策引导与鼓励下,在国内领军企业的引领与带动下,“中国制造”正在加大前沿技术研发投入和关键“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力度,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形成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迈向属于我们的“中国智造”,中国航空制造设备博览会为企业提供舞台,为合作提供桥梁,也为行业发展点亮前行之路上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