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技能报国 一路潜心“狂飙” 2023-03-31 

  

白波
  中华有绝技,行行出状元。作为第十六届全国技术能手,万辉的手里究竟有什么“绝技绝活”,从众多能工巧匠中脱颖而出?
  万辉是航空工业洪都飞机部装二厂飞机铆接技师,入职20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0余项,被航空工业聘为飞机铆装钳工特级技能专家,是“万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及“万辉飞机铆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不忘初心的“装配达人”
二十年前,万辉受劳模父亲的影响,技校毕业后即进入洪都公司,从普通的飞机铆装钳工开始做起。万辉很珍惜这份工作,无论酷暑严寒,他每天都早早来到岗位上,什么苦活累活都争着干。他说:“多学一点,就早一点成才,让周围同事瞧得起,也让父亲骄傲。”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持,万辉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尤其擅长飞机密封铆接及大型壁板结构修配,并被大家称为“装配达人”。
  2022年4月,洪都公司与某国合作生产K8飞机的项目正值关键时刻。此次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飞机部装二厂从各单元、职能室抽调骨干,并经过商讨决定由万辉带队前往。带着家人的牵挂和不舍,万辉毅然踏上了出国的征程。
  尽管出发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到了当地,万辉对摆在眼前的重重困难有了更深的体会。当地气候闷热潮湿,工作衣常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再加上经常停水停电,以及饮食习惯上的差异,让大家都不太适应。与此同时,生产任务繁重,计划安排十分紧凑。为了赶进度,大家都坚守在岗位上加班加点干,夙兴夜寐,已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有一天小组会上,一位同事突然发问:“万队,我想家了,我们在这里究竟是为什么?”万辉当时思考了一会儿,既是对大家也是对自己,回答道:“我们来这不只是为个人,更是为了洪都,为了我们的国家。”
  爱钻“牛角尖”的攻关悍将
万辉爱钻“牛角尖”,越是技术难度大的攻关,越是激发他的干劲。2012年,洪都公司将高教机机翼整体油箱交给万辉所在的工段。该机翼整体油箱装配技术要求十分苛刻,除需要满足密封铆接的技术要求外,更需要满足结构外形阶差、对缝间隙、大尺寸装配协调以及外形表面质量等装配技术要求。对万辉来说,这是一次新的考验,他没有退缩,欣然接受攻关战令。他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有时查阅数模指令,有时拿着零件在型架上比划,有时与工艺、设计人员研讨着……夜晚的厂房内,常有他奋斗的身影。针对高教机机翼整体油箱,他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对部件结构形式、装配难点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在装配过程中,只要有条件,他就到型架上进行预装配,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该机翼油箱上有一个直径20毫米的接头,因为没有初孔,需从0扩至20,而该孔的定位难度大,通路不畅,用以往惯用的开孔方法难以保证孔的质量,他反复钻研,与工艺员沟通,最后,通过自制特殊垂直外套保证了开孔的垂直度,顺利解决问题。最终,万辉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此项重任,高教机机翼油箱密封胶涂敷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机翼油箱气密试验一次通过率也到90%以上。
  以身作则的技术带头人
2014年,以万辉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汇聚了十多名技能高岗、劳模和工艺骨干,这是一支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技能人才队伍。
  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工作室领办人,万辉所想的是:要带好这支团队必须以身作则。为此,他立下三个规矩:任务难、抢在前、攻关作表率;生产急、走在前、带领员工干;技术严、好在前、示范当标杆。只要工作需要,现场的排故没有解决,无论中午还是晚上,万辉都会主动留下来,加班加点把工作干完,确保问题不过夜。一天晚上,万辉带领大家清理飞机油箱盖,因为任务急、工具少,万辉与另一位工人就整个身子趴在梯子上,利用干净的口罩小心翼翼地将口盖内的航空煤油吸出,盲区内残留的煤油就用软管慢慢吸干净。他这种遇事冲在前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敬佩。
  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优秀的团队。在榜样的引领下,他所在的团队抢关键、挑重担已蔚然成风,在洪都公司、分厂的科研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每个团队成员都精通多个部件的操作,人人成为生产多面手。近年来,工作室完成40余项技术攻关,自制工装30余套,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题5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300余条,并获20余项专利,累计创造经济价值300多万元。该团队于2017年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万辉常说:“想学到绝招绝活,就得多学技术、汲取经验,路才能越走越宽。”面对未来与挑战,他依旧满怀信心,保持热爱,全力以赴,在自己选择的铆接装配的道路上潜心“狂飙”。近年来,洪都公司持续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多像万辉一样的高技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为党和国家的航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