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犀·鸟”启航 2023-02-10 

  

汤恒仁
  为贯彻好党的二十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宏大部署,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的优势,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要以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的指示精神,航空工业试飞中心紧密围绕集团公司“聚焦航空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之路,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联盟、创新共同体”的要求,联合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建跨集团、跨域协同创效特区——“犀·鸟”试创园,努力把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凝聚到航空报国的光荣伟业中来,全力支撑航空武器装备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犀·鸟”试创园作为资源整合、科技创新的联合大平台,有效融合装备研制全供应链上下游产业,实现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整合、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等多维度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全链条协同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
  坚定党建引领一条主线 营造试验科技创新生态
“犀·鸟”试创园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科研任务深度融合,以党建铸造科研之“魂”,持续推进“所—校—室—军”和“战—研—试—训”联合党建新模式,通过“支部共建、党课共享、人才共育、资源共用”全向发力,整合形成协同创新创效工作室/实验室集群,拉通试验资源,缩短试验周期,提高试验效率,提升试飞技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协同发展格局,建设试验科技创新创效新地标,成为试验领域创新创效“小灯塔”。
  抓紧产业创新双链互促 加速科技成果工业转化
“犀·鸟”试创园持续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高度互融、深度互促。以院士工作站、省部级创新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为依托,形成基于航空产业高端科技的创新链,探究试验前沿重点领域科学问题,成为试验科学创新策源地。瞄准试验领域的基础、共性、前沿等不同方向存在的“卡脖子”问题,发挥优势单位领军人才作用,实施集智攻关,成为试验技术创新创效先锋军。这支“先锋军”将凭借创新链路的科研成果工程应用来解决型号任务的疑难杂症,提升航空武器装备产业链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准,以攻关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孕育一批原创新技术、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服务一批重点型号和航空武器装备、培育一批创新人才为目标,从多环节、深层次、全方位实现产业链的升级优化。
  任务-资源-成果的三生融合 打通全供应链条
“带着任务进,带着成果出”是“犀·鸟”试创园的总体要求。试创园采用“高门槛、宽形式、内驱动、重效果”的工作模式和“一单元一策略,追求百花齐放;一成果一评价,产出务求扎实有效”的具体方针,开放试验数据、试验机、试验设施、试验场地等优势资源,通过知识交换、利益共享等方式吸引行业内重点院所厂在园区内进行设备、设施投入和建设,进一步丰富试飞现场保障资源。园区各创新群组在进驻园区前须明确任务目标,经审查把关后方可携带自身优势资源办理进驻,且进驻周期一般不超过18个月。退出园区前,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显性研究成果。
  目前,包括高级别创新平台,跨集团、跨域联合工作室的6大军工18家单位已经进驻试创园。后续,试创园将以持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到“十四五”末实现以院核心区为主区、以试飞中心机场阵地、北源阵地和蒲城民机试验场为辅区的“一园多区”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集中连片、协同互补的创新共同体,以点带面放大辐射示范效应,实现创新资源与要素资源、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和高效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未来,还将积极争创省部级科技创新示范中心,融入“秦创原”等外部高等级创新平台,力争成为集团和陕西省创新网络关键节点,形成技术链、产业链、资源链的融通桥梁,并在国内形成较大影响力。
  试飞中心将聚焦试创园创新提效作用发挥,从可持续发展、催生孵化新技术、产出原创新成果、培育创新型人才等维度出发,深化创新创效驱动工程,提高试验科技的供给质量和价值贡献度,推动新时代航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