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精神”助推工匠精神闪光 ——记航空工业成飞刘时勇劳模创新工作室 2022-06-14 

  

杜星婷
  今年6月,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命名了100个国防邮电产业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工作室。航空工业成飞“刘时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名列榜单。
  这是该工作室在获得航空工业工会、成都市总工会、四川省总工会授牌,及“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后收获的又一次肯定。
  一名劳模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辐射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凝聚一种精神。在这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发扬;创新增效的种子生根发芽。
  聚人才 强化赋能激发活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刘时勇,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航天月桂奖大国工匠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
  改革开放的宏伟历程伴随着他成长,他也见证了“国之利器”的换代升级,目送着各型号飞机翱翔于蔚蓝天际。
  作为一名参与多个系列上千架战斗机的铆装钳工,刘时勇攻克技术难关60余项,解决技术难点100余项,累计节约成本近3000万元。
  为进一步整合劳模资源,高效发挥劳模群体的影响力、驱动力和创造力,以刘时勇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于2015年正式授牌。从此,“从精品到精英,从优秀到卓越,从一花独秀到群星灿烂”的工作理念在工作室开始繁衍。
  “强强联合”刘勋琦,以力满劲足占优,诸多“偏方”极大提升外场保障服务的力度和质量,与刘时勇内外搭配,以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排除万难。
  “后起之秀”“涂氏兄弟”、冯攀龙,把每一个工件、每一次铆接都当做艺术品去精雕细琢,努力使自己铆接装配的每一个部件都成为“免检产品”。
  “博士专家”李杰、龙安林,借助技术优势,善于以创新办法寻求化解矛盾的“钥匙”,以创新思路萃取化繁为简的“良方”,以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
  “一个国家需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如今,工作室不仅是新时代职工成长的“练兵场”,更是各类成熟人才的“栖凤地”。老一辈航空人骨子里深深烙印着的首创精神已在青年一代中得到了传承。
  勇创新 成果转化绽放风采
在“攻坚克难的生力军、技术革新的加速器、人才培养的孵化园”理念引导下,工作室重点围绕飞机铆装技术、数字化装配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提升和人才培养等研究。
  由大国工匠刘时勇、“涂氏兄弟”、博士专家联合挂帅的一线创新团队,在任务线能力线“双线”建设中唱主角,在攻坚克难中挑大梁,首创出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绝技绝活,努力培厚创新土壤,在航空报国征程中勇担当。
  “刘氏铆接法”“框梁快速更换定位方法”、大曲率复合材料制孔方法、狭小隔离空间协同铆接技术、人工制孔辅助除尘装置、“二次真空法”“13线法”“静态R-test方法”等好用管用的“灵丹妙药”,凝聚技术和技能两股创新动能,成为涵养基层首创精神的“活水池”。
  工作室成立以来,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在技术团队和技能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发明高效装配工具30余台,自创精确修配方法50余种,攻克技术难关1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技术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
  浓厚的氛围,激发了成员锐意创新的潜能;丰硕的成果,彰显出实践创新的巨大能量。工作室正逐步成长为关键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生产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活力喷涌的饶沃之地。
  刘时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将继续以凤凰涅槃的决心下好创新驱动先手棋;以燕子垒窝的韧劲筑牢归核强核基础桩;以猛虎捕食的干劲打好科研生产攻坚战。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弘扬首创精神,守住任务线,强化能力线,壮大中国制造、职工创造的技术人才重要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