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提升背后的“优”动能 2022-02-18 

  

李蓉
  优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扎实推进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航空工业昌飞将精益化管理作为对标行动的主要内容,促进管理与改革创新良性互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团队 夯实基础
初春的江西,春寒料峭。走进昌飞总装厂,宽敞明亮的厂房内,一排排型架上正在进行总装的直升机排列有序。在厂长张茂林看来,“正是因为推行并应用了管理者标准化作业、基于配送的6S管理、可视化看板和节拍生产等一系列管理方法和工具,才拉动了总装厂以AOS为基础的精益化管理体系构建,实现了生产效率的稳步提升。”
  为提升直升机装配质量和品质,打破交付周期瓶颈,昌飞总装厂对照精益管理体系,从技术、管理和文化等多个层面来完善。
  一是从产品技术入手,组织开展导管防护、电缆优化等外观类品质提升项目,编制典型故障处置手册、防松类作业指导书等系列图册,保证产品一致性,降低故障发生率,提升直升机实物装配质量和品质。二是从管理规范入手,通过品质提升项目,优化和编制总装厂各类生产规范。例如,电缆类安装规范,涵盖从电缆敷设到最后的电缆整理要求,完善电缆安装的各阶段详细的要求,确保电缆总装的工艺性、一致性。三是持续推进班组文化落地,使精益文化入脑入心,加强典型选树,树立良好导向,在总装厂内营造比技术、比质量的良性氛围。
  “做好班组团队建设的作用和目的是实现整个团队发挥出最大效能,因为这种团队作用在精益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工作需要的是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在总装脉动生产线上,作为航电班的班长,龙竹青正在带领组员进行直升机仪表安装调试工作。
  总装脉动生产线是按照装配节拍生产需求,使直升机按固定流程完成标准工序后,再移动机位进行下道工序安装的生产线。要求在标准时间内完成标准工序的节拍生产,要确保装配过程中质量问题的低容忍度,减少人为差错,减少装配缺陷和产品的故障率,实现准时化生产。
  航电班由16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持续做好全员技能水平的提升是龙竹青对自己的要求。他对新分配进来的组员优先安排技能水平较高的师傅带教,每个月对“师带徒”成效进行考核。作为技术带头人,他把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总结下来的经验方法做成小手册,让组员传看。同时,班组采取有效的激励和引导,充分发挥组员的潜力,让组员参与团队的管理和建设;注重培养组员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年轻员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上岗操作。
  革旧立新 优化改进
在谈及精益化管理给生产带来的变化时,昌飞旋翼系统动部件制造厂厂长邵华深有体会。“在动部件生产线建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生产线各站位之间节拍均衡性较差,产品合格率较低。如精加工站位节拍为5.5班,粗加工节拍为3班,粗精加工站位节拍极不均衡,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人员以新员工为主,技能水平有限,会发生由于人员技能水平不足而导致的质量问题,造成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比较低,产品返修甚至报废的现象时有发生。”
  旋翼系统动部件制造厂痛定思痛,积极查找原因,想对策。一是通过精细化分工运作,开展加工过程标准化,降低操作难度;二是编制作业指导书,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由此降低了动部件加工过程的难度,使得员工的操作更系统化,简单化,同时也降低了员工的“守法”操作难度。
  对此,技能提升站站长张义林感触很深,“作业过程标准化之后,我们对标准过程执行的关键点设置了点检表,确保员工各个环节都按标准要求进行,比如防错点检表、工序检验记录表等,目的就是要将过程标准化落到实处。厂里要求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动作执行,否则就要面临惩罚。”
  旋翼系统动部件制造厂按生产线编制了典型工艺流程,重新划分工艺分离面,均衡生产节拍,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线效率。构建行业内首家具有“动态感知、实时分析、精准执行、自主决策”为主要特征的智能车间管控系统,提升了管理效率;对钛合金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各类动部件加工特点,优化钛合金加工工艺及切削参数,提升了钛合金加工的生产效率;通过研究应用智能化毛坯配准加工技术、在机测量和补偿一体加工技术等新工艺、新方法,不仅提升了动部件制造厂整体员工的技术水平,也有效保证了动部件加工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产品合格率由前期的不足80%提升至99%,生产效率提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