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面包』的故事 2021-01-30 

  

梁永平
  有时和同学、朋友、战友闲聊,会聊到共同的记忆,比如吃过的零食、爱看的电影、爱玩的游戏等等,而常听到的一句话是“现在真的不知道吃点什么了”。
  生活越来越好,吃什么却成了让人发愁的事情。我会想起从前生活的记忆,将历史回放30年,大家都过着本色朴素的生活,仅一个面包就能带来的一段故事和“幸福感”,在今天的年轻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这种“情怀”和“幸福感”专属于那个年代,它不会被复制或移植,是再也找不回来的感觉。
  那种蓬松柔软适口的面包,还深深地埋藏在每个经历过这种场景的人记忆当中,难以割舍和释怀。当时职工食堂坐落在今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北望石坞古窑保护区边上,坐北朝南,与路相邻,地势高于路面。要步入食堂,必须是逐级上几十个台阶,故事就从这里讲起。
  为了丰富直升机所职工及家属食堂面点花样和特色,当时的福利处领导,选派职工食堂业务骨干张长发师傅到北京市丰台区学习面点(法式面包、月饼)制作焙烤技艺。一次看似普通的培训学习,却改善了山沟沟里职工及家属们的餐桌,带来了一种幸福感。吃惯了油条、馒头、花卷、包子等面食的人们,突然之间听闻“法式面包”,感到很是好奇。
  从制作面点需要的主食原材料到碱面、鸡蛋、油脂等辅料;从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发酵、成型、焙烤、冷却等环节步骤到首次焙烤试制成功,第一炉面包的出炉让职工食堂有了“法式面包”的消息不胫而走。“可以对外出售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小小的职工食堂被“包围”。食堂大厅两个售卖窗口前排成了长队,大家都想品尝一下“法式面包”的味道。
  那时候大多数人也只能是在国外译制片电影里看到面包的身影,现实生活当中也只是耳闻,没有见过“庐山真面目”,更谈不上亲自品尝一下面包的滋味。毕竟,那个年代,每家每户的星期天不是休息,首要任务是到几公里之外的粮店,持“粮油购货本”排队购买面粉。
  当然,街上也不会有面包店,一个单位职工食堂能够做出“法式面包”和月饼,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情,当时引来周边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法式面包也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
  制作面包的原料都是真材实料,且没有放任何食品添加剂。当然,那时也还没有这些辅料的存在。一个个法式面包外形饱满,表面色泽均匀、有光泽,焙烤颜色恰到好处,表皮质地厚硬和粗糙度适中,口感蓬松喧软,大人小孩都特别喜欢吃。“法式面包”成为职工食堂的“抢手货”和直升机所一张不用打的广告。有人调侃说,“借问法式面包何处买,老饕手指六〇二”。
  由于每天制作的面包有限,有段时间还需提前预订、预留面包,待下班后到食堂付费领取,这种紧俏状况持续了许久。后来实在供不应求,食堂开始实行排队发票,凭票供应,通过限购措施来缓解供不应求状况。此事也引起了当时江西省国防科工办领导的关注,他们还组织所属的省军工企业食堂负责人来所进行“法式面包”的学习和交流,以便进一步丰富省属军工企业食堂的食品花样,满足职工对食品的需求。就这样,法式面包一直卖到老职工食堂拆除重建。
  虽然已经过去多年,每当提起当年法式面包的往事,初次品尝到“法式面包”的甜蜜依然如昨天,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