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得源源活水 助推乡村振兴 ——航空工业勘察院凡旗村“打井记” 2020-12-29 

  

马宁 郑航 周品迎 摄

本报记者 马宁
  近日,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马厂镇凡旗村,村民们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振兴井”的完工庆祝仪式。对凡旗村陶官和王官组的村民来说,灌溉用水,这个千百年来一直困扰乡村农业发展的难题终于彻底解决了。
  凡旗村住着498户村民。从前,这里的生活用水全靠村里的水塘,蓄水不足且卫生条件差,而农业用水要“靠天吃饭”。2017年,航空工业贵飞扶贫指挥部帮助村民,用一口“脱贫井”彻底解决了当地吃水难的问题;而今,航空工业勘察院团队打出的这口“振兴井”,终于让充沛的农业灌溉水,第一次流向了凡旗村陶官、王官组家家户户的农田。
  需要什么,我们就去解决什么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农民们在谈起吃饱吃好的基础上,境界更高的愿望时说,将来上山干活就挑金扁担。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个“金扁担”比喻为农业现代化。
  贫困人口脱贫,要立足于农业、着眼于农业。“金扁担”的故事也表达了农民最朴实的愿望——不离“扁担”不离农。对凡旗村的村民来说,“干好农活是农民的本职,如果自己家有地没种好,肯定是要被别人瞧不起的。”
  但是,特殊的地理结构导致这里没有一条地表河、没有一分水田。灌溉农田只能依赖地头水柜,农业生产举步维艰。村民曾经十分困扰:“这里只能看天吃饭,到了旱季雨水太少,农田浇不透庄稼就长不好,何谈发展。”灌溉用水的缺乏,长期制约着凡旗村中草药前胡、蔬菜、魔芋、订单式精品水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因为没有灌溉的水,村里才会这样穷,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想要这口井。”为了解决灌溉难题,这里的村民一直绞尽脑汁想办法,但无论是全力蓄水、还是各家集资凑钱打一口井,都因种种困难未能如愿。
  精准扶贫,让希望变成了现实。时间追溯到2020年5月14日,在航空工业贵州地区定点扶贫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凡旗村第一书记向航空工业党组汇报了村民盼望解决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的问题。对此,航空工业党组高度重视。贵州扶贫指挥部总指挥王文飞当天就致电航空工业勘察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宁寻求技术指导。5月21日,航空工业定点扶贫贵州现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率队会同航勘院副总经理马艳红等专家,来到凡旗村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勘察,全力破解凡旗村找水打井难题。
  看到乡亲们的实际困难,为了凡旗村发展所需,航勘院领导班子迅速达成一致——一定要发挥勘察专业优势,为村民打出一口灌溉井,并且不收村民一分钱。
  刘宁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国防工业急需基本建设的先头兵,航勘院在此时应运而生。从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到后来的三线建设,航勘院始终肩负着开路先锋和垫脚基石的光荣使命。老一辈航勘人的足迹踏遍祖国各地,他们听党指挥,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和航空工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如今,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天的航勘人能再用自身专业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既是职责也是使命。”
  他们用专业实力,突破打井“禁区”
  国内外多个重大项目的成功,证明了航勘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但项目负责人韩非在接到这个项目时,“还是感到很大压力。”
  韩非是2004年中组部组织的“博士服务团”成员,曾挂职到青海省水利厅任厅长助理,负责调研青海省水利资源状况以及脱贫抗旱等工作。他在水文地质勘察方面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主持过多项重大地铁及铁路项目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即便如此,韩非接到这个项目也很忐忑。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深知水源对贫困山村发展的重要性,也清楚了解项目的意义所在;同时,镇宁县地势复杂,是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没到现场考察之前,到底能不能为村民打出一口好用的井,韩非的心里“也只有30%的把握”。
  “基岩地区含水层构造复杂,富水性不一,找到水的难度不小;同时由于地处偏远,大型设备运输困难,打井施工条件较为艰苦。”韩非介绍。过去,一些专业队伍将这里视为“打井禁区”,但对于航勘院来说,这一回必须突破这个“灌溉井的禁区”。
  打井关键在“找水”。为了精准定位地下水源点,航勘院项目团队依托国内外先进技术,克服恶劣自然条件,勘测合适水源点,对方圆5公里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进行测绘分析。他们充分收集了工作区水文地质资料,调研工作区及其周边的环境水文地质概况、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缺水状况以及水资源利用规划情况;开展了供水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勘查区地段隐伏地质构造,圈定地下水主径流带;深入调查区域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经过充分细致的调研和论证,从地层富水性、水质以及村民使用的便利性等多角度进行了反复比较,项目团队最终确定了机井孔位。
  这几年,按照发展总体战略,航勘院全面推进全国各地区的勘察、岩土业务。为培养一支有丰富地方经验的队伍,航勘院于2018年成立了贵州分公司。两年来,贵州分公司在生态环境治理和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拿出了亮眼的成绩。仅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就同时获得了“黄果树杯”“贵州省建筑工程优质质量结构工程杯竞赛奖”“贵州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称号”等荣誉,得到了当地相关机构和省内客户的极大认可。
  “接到凡旗村再寻水源工作指令后,贵州分公司选派了最熟悉当地情况、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钻井队伍入驻现场进行水文地质钻探工作。”航勘院贵州分公司负责人刘坦介绍:“结合前期水文地质调查结果,通过精心设计水井结构,他们采用了潜孔锤钻机成井方式,极大提高了成井率,同时保证了出水量。”
  从项目团队开始勘察调研,到钻机打出了水量水质都合乎要求的水井,航勘院团队仅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驻村第一书记陈琬珺说:“起初村民不确信这次能成功,更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看到井水。因为此前也有机构来考察过,但碍于技术难度太大,全都没能成行。今天航勘院的这口‘振兴’井,让大家喜出望外。整个项目的推进效率、实施效果,都大大超乎了大家的预期。”
  “吃水不忘打井人”,村民有了新时代感悟
“有了!”当井水喷出时,韩非对现场的同事说道。他的意思是,这口井绝对能达到300方“日产量”。
  韩非始终记得在场村民激动和兴奋的眼神。这对韩非和整个项目团队而言,是最好的肯定与鼓励。
  村民蔡汝丽负责蔬菜大棚的运营及生产管理,她普通话好、人热情,主动提出为工作队安排三餐的“要求”。考虑到当地菜味较辣,担心施工队吃得不习惯,她还特地打电话给镇上开饭馆的姐姐,学做一些好吃不辣的菜。她讲道:“2017年,贵飞指挥部帮助我们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家家自来水入户,我们再也不用推车走几里路去蓄水池打水了。现在,航勘院打井队来了,又帮我们解决了灌溉的大难题,治好了这里千百年来的‘心头病’”。
  “打井位置在农田深处,因为打井机要从农田开进去,需要拔掉村民种植的农产品,所以长势不错的农作物全被连根拔掉,十分可惜。但村民都非常理解和配合,大家甚至主动表态‘拔我家的地没问题!’这也让航勘院的同事很感动。打井期间,没有农务的村民会站到离作业地点稍远的树下,看看需不需要帮忙;又不会走得太近,怕影响施工队作业;有的村民担心工作人员喝不惯村里的水,自掏腰包给大家买了矿泉水。”陈琬珺说道。
  陶官村的村民李大祥认为:“扶贫,说明党和国家一直把农民困难放在心上。对于农民而言,本职工作就是种地、养殖,但灌溉水不足就是制约我们的‘绊脚石’;如今有了这口井,就可以迈开步子靠自己,痛痛快快地干起来,贫困地区的农民更要自力自强,努力减轻国家的负担。”
  现在,凡旗村陶官、王官组的村民已经开始盘算着明年的种植和养殖的收入能比今年多多少。对于他们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面貌的起点。
  一年更比一年好。正如李大祥说得那样:“有了这口井,我们更有底气了,只要好好干,农产品一定能得到更多认可,相信这正是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最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农民对国家、对社会最真心的回馈。”如今凡旗村的村民,对“吃水不忘打井人”有了新时代感悟。
  从“脱贫井”到“振兴井”,寓意着村民将走出一条从脱离贫困到自力更生,通往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这口“振兴井”,更让村民对崇山峻岭中的乡村明天,充满了美好的期望。